《森林防火条例》(以下简称 “条例”)是我国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行政法规,自 2009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,旨在构建 “预防为主、积极消灭” 的森林防火体系。以下从核心制度、实施机制和典型案例三方面展开解读:
一、核心制度框架
(一)责任体系:五级联动与多方协同
1. 行政首长负责制:地方各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森林防火负总责,形成 “政府主导、部门协作、属地管理” 的责任链条。例如,四川省 2025 年森林防火命令明确 “防、救、治” 责任链条,要求各地压实县、乡、村三级责任。
2. 经营主体责任:森林、林木、林地的经营单位和个人需在其经营范围内履行防火义务,包括设置警示标志、配备防火设施等67。如攀枝花市某康养公司因未批在防火区焚烧落叶被罚款 4 万元。
3. 跨区域联防机制:涉及多行政区域的森林防火,需建立信息共享、联合巡查的联防制度。例如,广东省连平县与邻县建立 “林长 + 电力” 协作机制,实现跨省火灾隐患联合整治。
(二)预防体系:科学防控与技术赋能
1. 火险分级管理:以县为单位划定森林火险等级,动态调整防控措施。例如,四川省将 2025 年 2 月 1 日至 5 月 10 日定为高火险期,期间发布橙色预警时实施全面禁火。
2. 基础设施建设:将防火设施纳入林区开发规划,如林区新建项目需同步建设防火隔离带、监测系统等5。广州市从化区通过 “人防 + 物防 + 技防” 体系,实现森林火灾 4 小时扑灭率 80% 以上。
3. 科技应用:推广卫星遥感、无人机巡护、AI 烟火识别等技术。华为 “端边云” AI 系统在广东试点,将火情发现时间缩短 2 小时,监测覆盖近千路视频。
(三)应急响应:分级处置与生命优先
1. 火灾分级标准:按受害面积和伤亡人数分为四级,明确不同等级响应程序。例如,重大火灾需省级指挥机构直接调度,特别重大火灾由国家层面协调支援。
2. 专业扑救为主:以专业队伍为核心,禁止动员弱势群体参与。2024 年辽宁某森林火灾中,专业队伍 8 小时扑灭明火,避免了群众伤亡。
3. 多部门协同:气象、交通、公安等部门在火灾发生后联动响应。例如,气象部门提供实时天气数据,交通部门优先保障扑火物资运输。
(四)灾后管理:生态修复与责任追究
1. 损失评估与补偿:县级以上政府需组织火灾调查,明确责任单位和个人。如 2024 年辽宁喀左县火灾中,4 名肇事者被判赔偿生态修复费用 36.55 万元。
2. 保险机制创新:国家鼓励通过保险转移风险,如云南推行森林综合险,将火灾、病虫害等纳入保障范围,财政补贴 85% 保费17。饶洋镇试点 “气象火险预警保险”,通过分级赔付激励主动防控。
3. 植被恢复:火灾后经营单位需 2 年内完成火烧迹地更新造林。晋江市通过 “森林灾后生态修复保险”,2023 年完成 6.6 万亩林地灾后恢复。
二、实施机制创新
(一)预防关口前移
1. 火源管控:防火期内禁止野外用火,特殊情况需审批。2025 年河源市连平县 3 起违规用火案例中,当事人均被行政处罚。
2. 隐患排查:定期检查防火设施和责任制落实情况。如阿坝州松潘县通过 “三级林长巡林”,2024 年完成 3349.6 亩矿山复绿。
(二)应急能力提升
1. 预案演练:县级以上政府需定期组织应急演练。云南省 2024 年开展跨境保护合作培训,强化边境地区火灾协同处置能力。
2. 航空护林:依托现有航空资源建立协作机制。2025 年四川省计划新增 3 架专业灭火直升机,覆盖重点林区。
(三)法律威慑强化
1. 处罚标准细化:对未履行防火责任的单位和个人设定阶梯式罚款。如未设置警示标志的单位最高可罚 5000 元。
2. 刑事责任衔接:造成森林火灾构成犯罪的,依法追究刑事责任。2024 年辽宁北票市周某某因烧秸秆引发火灾,被判有期徒刑 4 年。
三、典型案例解析
(一)违规野外用火处罚
案例:2025 年 1 月,广东河源连平县谢某某在上坪镇违规野外用火,违反《连平县人民政府森林防火禁火令》,被处以 200 元罚款。
法律依据:《条例》第 50 条规定,防火期内未经批准野外用火,对个人处 200-3000 元罚款。
(二)重大火灾责任追究
案例:2024 年 4 月,辽宁喀左县郑某某等 4 人上坟烧纸引发火灾,过火面积 38.46 亩,被判赔偿生态修复费用并获刑。
法律依据:《刑法》第 115 条规定,失火罪可处 3 年以上 7 年以下有期徒刑。
(三)保险机制创新实践
案例:饶洋镇 2023 年试点 “气象森林火险预警保险”,根据火险等级分级赔付,未发生火灾的行政村可获保费返还,倒逼基层主动防控。
机制亮点:将保险从 “灾后补偿” 转向 “灾前预防”,实现政府、保险机构、林权所有者三方共赢。
四、实施成效与挑战
(一)显著成效
1. 火灾发生率下降:通过分级管控和科技应用,全国森林火灾受害率连续 5 年低于 0.9‰。
2. 生态修复加速:2024 年全国完成森林火灾迹地更新造林超 100 万亩,植被恢复周期缩短 30%。
3. 国际合作深化:中俄边境建立防火联合巡查机制,2024 年成功处置跨境火情 3 起。
(二)现存挑战
1. 基层防控力量薄弱:部分偏远林区护林员配备不足,如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仍存在 “一人管万亩” 现象。
2. 科技应用不均衡:AI 监测、无人机等先进技术多集中在发达地区,西部山区仍依赖传统巡护。
3. 保险覆盖面有限:目前全国森林保险覆盖率约 60%,中小林农参保意愿待提升。
五、总结
《森林防火条例》通过构建 “责任 - 预防 - 应急 - 修复” 全链条制度体系,实现了从 “被动扑救” 到 “主动防控” 的转型。其核心价值在于:
1. 责任闭环:通过行政首长负责制和经营主体责任,压实 “防” 的义务。
2. 科技赋能:将卫星遥感、AI 识别等技术纳入法定预防措施,提升防控精准度。
3. 协同治理:通过联防机制、保险创新和跨部门协作,形成多元共治格局。
未来需进一步细化配套政策(如森林火灾损失评估标准),并通过林长制等机制推动制度落地,确保 “绿水青山” 永续发展。
责任编辑:魏江龙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相关新闻